【RFID读写模块系列笔记1】初探RFID模块~感受物联网电子标签时代!
zzz 于 2013-3-31 15:26 编辑
在以前,RFID还是一个很高端的词,而且读写器也相当的贵,一般的极客很少接触的到。但是现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电子标签识别技术显得就尤为重要,现在,淘宝上已经有低价的RFID读写模块出现,相比以前的几百一个的读写器,现在读写模块可谓是相当便宜了。
RFID技术简介: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所以,Z就入手了一个RFID读写器模块,以及一些M1卡(较为常用,加密等级一般的一种RFID标签卡)
2013-3-31 12:39 上传
(97.6 KB)
2013-3-31 12:39 上传
(98.58 KB)
M1卡总的来说,分成16个扇区,每个扇区有4个块,一共有64个块,采用16进制编码块的序号。每一个扇区的前三个块为数据块,可以存放一个16字节的数据,而第四个块为密码控制块,由KEYA(6字节),控制序列(4字节),KEYB(6字节)组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SO14443A标准。
重点:
S50和S70的块分为数据块和控制块,对数据块的操作有“读”、“写”、“加值”、“减值(含传输和存储)”四种,对控制块的操作只有“读”和“写”两种。S50和S70的每个扇区有两组密码KeyA和KeyB,所谓的“条件”就是针对这两组密码而言,包括“验证密码A可以操作(KeyA)”、“验证密码B可以操作(KeyB)”、“验证密码A或密码B都可以操作(KeyA|B)”、“验证哪个密码都不可以操作(Never)”四种条件。这些“条件”和“操作”的组合被分成8种情况,正好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C1、C2、C3)来表示。数据块(每个扇区除区尾块之外的块)的存取控制如下表所示: 控制位
via - 极客工坊